最近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熱點問題,許多人通過個人所得稅APP完成了退稅。
聽到這個消息,小王趕緊拿起手機下載個人所得稅APP,按照系統步驟進行匯算后,系統提示小王需要補稅1000多元,嚇得小王趕緊卸載了個稅APP,心想還好自己發現得及時,不然就扣錢了。
那么真的卸載了APP就不用補稅了嗎?或者壓根不去關注個稅匯算清繳就與自己無關了嗎?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年度匯算辦稅指南》,如果您是屬于應當補稅的,辦理年度匯算是您的義務。如果不匯算,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果有網友說,可我不懂該怎么進行個人所得稅匯算啊,別著急,看完之后相信你就會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年度匯算什么呢?具體來說,就是居民個人將一個納稅年度內取得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所得合并后按年計算全年最終應納的個人所得稅,再減除納稅年度已預繳的稅款后,計算應退或者應補稅額,向稅務機關辦理申報并進行稅款結算的行為。年度匯算的“年度”即為納稅年度,也就是公歷1月1日起至12月31日。年度匯算時的收入、扣除,均為該時間區間內實際取得的收入和實際發生的符合條件或規定標準的費用或支出。如,實際取得工資是在2019年的12月31日,那么它就屬于2019年度;實際取得工資是在2020年的1月1日,那么它就屬于2020年度。
在辦理年度匯算前,您需要準備好您的收入、三險一金、專項附加扣除、其他扣除(年金、符合條件的商業健康保險或稅延養老保險)、捐贈、稅收優惠、已納稅款等相關信息或資料,以備您填報申報信息時使用。您可向支付您所得的單位或者個人(扣繳義務人)處了解,也可以通過手機個人所得稅APP、自然人電子稅務局或到當地辦稅服務廳查詢您相關的收入納稅申報信息。需要說明的是,您通過稅務機關查詢的收入納稅信息,是您的扣繳義務人(支付所得單位)扣繳申報的信息。其中,顯示的“收入”并非您實際到手收入,對工資薪金所得而言為沒有減除“三險一金”等扣除和個稅前的收入;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為沒有扣減任何費用和個稅前的收入。【示例】手機查詢:登錄國家稅務總局官方手機“個人所得稅APP” 。您在通過手機個人所得稅APP或者自然人電子稅務局查詢本人的收入納稅記錄時,如對相關數據有疑問,可就該筆收入納稅記錄咨詢支付單位。如果您確定本人從未取得過記錄中的某一項,您可直接通過手機個人所得稅APP或者自然人電子稅務局就該筆記錄發起申訴并進行承諾;申訴后該筆收入將不納入您年度匯算。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如果您取得了該筆收入,僅是對相關金額有異議,請不要通過上述渠道申訴,可聯系支付單位請其更正。如果您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住房公積金是通過單位繳付的(或委托單位代辦的),可以查詢工資條或者向單位咨詢。如果您是自行繳納的,您繳納的票據上會注明您的繳納金額。您也可以到參保地的社保經辦窗口、社保自助查詢機查詢,或者登錄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http://si.12333.gov.cn,或者所在省社會保險網上服務平臺)、撥打12333熱線服務電話等方式查詢。如果是企業年金(職業年金),您可查詢工資條或者咨詢單位財務。如果是符合條件的商業健康險或稅延養老保險,您可查詢您購買或者繳納保費時的相應單據,或者咨詢您購買保險的保險公司。捐贈憑證為公益性社會組織、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等國家機關在接受捐贈時,向您開具的由財政部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部門監(?。┑墓媸聵I捐贈票據。需要注意的是,該票據需接受捐贈單位加蓋印章。獲取您被預扣預繳稅款的信息有以下途徑:一是從扣繳義務人處獲得。您可在每月(次)領取收入后向其問詢或索要憑據(如工資條),或者在次年2月底前請其提供相關支付所得和已扣繳稅款等信息;二是可以通過手機個人所得稅APP或者自然人電子稅務局查詢。為便于有需要的納稅人填報大病醫療支出,日常發生的醫療支出憑據需留存好以備申報時使用。同時,為方便公眾,國家醫療保障局提供了互聯網查詢服務,您可手機下載官方“國家醫保服務平臺”,通過首頁“個人所得稅大病醫療專項附加扣除”模塊查詢。其中,查詢信息中顯示的“符合大病醫療個稅抵扣政策金額”即為可扣除金額。根據政策規定,與基本醫保相關的醫藥費用支出扣除醫保報銷后個人負擔金額超過15000元的部分,在80000元限額內可據實扣除。如,某納稅人查詢本人“年度個人自付總金額”為20000元,則“符合大病醫療個稅抵扣政策金額”即為5000元(20000-15000)。
9、不如實報送專項附加扣除信息要承擔什么法律責任?除承擔上述不如實申報的法律后果外,還可能對您享受專項附加扣除造成一定影響。如果納稅人填報的專項附加扣除信息存在明顯錯誤,經稅務機關通知,拒不更正也不說明情況,稅務機關可暫停其享受專項附加扣除。待納稅人按規定更正相關信息或者說明情況后,可繼續專項附加扣除,以前月份未享受扣除的,可按規定追補扣除。納稅人如未依法如實辦理綜合所得年度匯算的,可能面臨稅務行政處罰,并記入個人納稅信用檔案。根據稅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條規定,納稅人采取隱瞞收入、編造虛假扣除等手段逃避繳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并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納稅人的納稅申報情況將納入個人信用管理。未按規定辦理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稅款、提供虛假資料申報享受稅收優惠、不配合稅務檢查、虛假承諾等行為,都會對個人信用產生影響。匯算清繳結束后,您需要將與您的收入、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其他扣除、捐贈、享受稅收優惠、已預繳稅款、補退稅款等相關信息資料留存備查。年度匯算申報表以及與您綜合所得收入、扣除、已繳稅額或稅收優惠等相關資料,自年度匯算期結束之日起需留存5年。12、稅務機關和扣繳義務人會為我的個人納稅信息保密嗎?稅務機關、稅務人員、扣繳義務人和受托人會為您的個人信息保密,否則他們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